當前,市場上有多個移動支付公司,其開發(fā)的全新移動支付技術在某些方面表現(xiàn)卓越,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在我看來,他們幾乎都在朝著一個錯誤的方向行進,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一些移動支付領域的誤區(qū)?偨Y下來,我覺得主要是以下幾個誤區(qū):
誤區(qū)1:只關注支付本身。其實,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商戶,目前都不需要移動支付,因為“支付”并不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誤區(qū)2:支付解決方案應用渠道單一。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應用的渠道比較單一,或者只能用于實體商戶,或者只能在電子商務網(wǎng)站使用。很少有能用于兩個以上渠道的解決方案。
誤區(qū)3:試圖取代你的錢包。提供移動支付技術的公司往往聲稱,他們的技術將取代你的錢包,或者,你可以不帶錢包就可以出門。然而現(xiàn)實與他們的承諾相差甚遠。
誤區(qū)4:只針對零售行業(yè)。目前,市場上幾乎所有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只針對“購物”,也就是零售渠道。然而,其實際應用范圍遠超于此。
誤區(qū)5:無法在國際范圍內使用。目前,市場上普遍使用的傳統(tǒng)支付方式都可以在國際范圍內使用。然而在移動支付領域,其使用范圍從未能超越一個國家的界限。
那么如何解讀這些誤區(qū)呢?下面我將對其進行一一闡述。
只關注支付本身:目前,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商戶都沒有對移動支付的技術表現(xiàn)出強烈的需求,因為還有其他的支付方式可以用,比如現(xiàn)金、信用卡、借記卡,如果網(wǎng)上購物的話我們還有網(wǎng)上銀行,有時甚至還可以用支票。這些支付方式消費者可以用,商戶也可以接受。
但如果支付本身沒什么問題需要解決,那么移動支付技術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呢?在我看來,主要是以下三點:
- 渠道管理:商家需要一個能夠勝任多個平臺支付任務的、簡單快捷的支付技術,從而可以輕易地實現(xiàn)線下和線上的銷售,既可以通過平面廣告和移動電子商務帶來客戶,也可以通過電視購物、移動銷售終端、消費賬單,以及商業(yè)發(fā)票等延攬生意。多渠道銷售使各種商務交易變得復雜,但當前的支付技術并沒有跟上發(fā)展的步伐。消費者可能會在電視上了解到某個產品,在報紙上拿到了一個優(yōu)惠券,然后到線下的實體店進行兌換。這就要求移動支付技術除了付款的功能外,還能夠將所有這些整合到一起。
- 客戶細分:當涉及到優(yōu)惠券和特別優(yōu)惠時,商家都無法逃避一個“以不變應萬變”的模式。那些印在報紙上的優(yōu)惠券,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樣的,甚至對那些打算購買這些產品的消費者也是一樣。而移動商務平臺要做的是基于消費者的喜好和他們過去的購買行為對其進行細分,然后將電子優(yōu)惠券推送給真正有需求的消費者,促進其消費。這樣才是移動支付技術的真正價值體現(xiàn),即為商戶提供交叉銷售和向上銷售的機會,從而實現(xiàn)投入產出比的最大化。
- 會員管理:移動支付技術還需要能夠為商家的會員管理制度提供價值,能夠實現(xiàn)會員消費積分的實時累積和兌換,給會員帶來良好的消費體驗,幫助商戶留住更多的客戶。
支付解決方案應用渠道單一:在我看來,任何一個移動支付解決方案,如果它只能在一個或很少的幾個渠道上才能使用,那么這種解決方案注定要失敗,因為它不能在廣大消費者中普及。作為消費者,我會想,為什么我在店里消費的時候可以用手機支付,但是到其他地方消費的時候卻要使用其他傳統(tǒng)的支付方式?任何一種支付方式必須做到無處不在,才能推動其在廣大消費者中的普及。消費者為什么對Visa卡和萬事達卡那么依賴,就是因為它們在哪里都可以使用,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
但即便如此,Visa卡和萬事達卡也有比不上移動支付的地方。比如,有種移動支付技術是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支付,那么通過使用這種技術就可以把報紙或者雜志上的商業(yè)廣告轉化為一種銷售渠道。通過掃描二維碼,把商家的產品目錄下載到手機上,然后就可以使用裝在手機上的支付App去購買商品并完成支付。而地理定位功能則能夠指引你到最近的實體店提取你剛購買的商品,或者直接讓商家把已購買的商品快遞到你的家里。除了這些商業(yè)廣告外,二維碼還可以出現(xiàn)在其他任何地方——戶外廣告上、商家的傳單上、電視上、巴士或者飛機的椅背上等等。由此,你可以想象那將會帶來多少潛在的銷售渠道。而目前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提供商因為將他們的服務限定在有限的幾個渠道內而喪失了多少銷售機會。
試圖取代你的錢包:企圖用移動支付App來取代錢包的想法是很可笑的。最近出現(xiàn)的一個手機App可以將個人銀行帳戶和手機號碼相關聯(lián)。我不知道你的錢包里通常放些什么,我的錢包里有的是:
- 兩張借記卡
- 三張信用卡
- 四張會員卡(其中有三張已經(jīng)完全被遺忘了)
- 一些不知從哪里拿到的優(yōu)惠券
- 兩張身份證件
所以,我需要有人來解釋一下一個手機App將如何僅憑關聯(lián)手機和個人銀行帳戶,就可以取代以上這一切的。即使你想做的是便捷化支付,而這樣一個移動支付App首先需要的是滿足以上多種資金來源進行支付:信用卡,借記卡,銀行賬戶甚至是存折。目前為止,我只看到一個移動商務平臺能夠做到這一點。不過即使做到了這一點,你仍然需要滿足會員卡、優(yōu)惠券、乃至身份證件等等的訪問控制問題。
只針對零售行業(yè):據(jù)我觀察,目前幾乎所有的移動支付技術都只針對零售行業(yè)。但實際上,不論是B2C還是B2B,支付市場的空間都非常大,零售只占很少一部分(大約7%)。而且,消費者平均每個月的花銷也只有一小部分是用于零售商品的購買,大部分的支出項目在抵押貸款、保險、公用事業(yè)費、有線電視費、手機費、車貸,以及信用卡還款等方面。所以,我們就會產生一些疑問——為什么移動支付解決方案提供商在開發(fā)移動支付技術的時候會忽略剩下93%的市場?消費者經(jīng)常使用借記卡的自動轉賬功能來支付公用事業(yè)費,為什么我們不能通過移動支付技術來搞定這些呢?
說到自動轉賬,其市場采用率遠低于商家預想的那樣,因為擔心會遭到消費者的抵制而失去控制。那么,如果讓消費者通過移動支付App來設定自動轉賬會怎樣呢?這個移動支付App會在到期付款日的前一到兩天給用戶發(fā)送確認信息,用戶可以修改數(shù)量,或者取消付款,這樣就可以確保用戶對付款過程的控制。這才是移動支付行業(yè)需要解決的問題。
無法在國際范圍內使用:在這一點上,雖然我出國的次數(shù)確實比一般人多,但絕大多數(shù)消費者也總會有一些在國外消費的機會,比如外出度假或是去觀看諸如奧運會和世界杯橄欖球賽這種大型國際賽事。這個時候就需要一種能夠在世界各地通行的支付方式。但是,目前能看到的絕大多數(shù)移動支付App,都只著眼于其國內市場——一旦你出了國,它就毫無用武之地了。既然我可以在境外使用Visa卡或萬事達卡,為什么這些移動支付App不能在國外使用呢?
總之,目前移動支付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成百上千家企業(yè)都在試圖尋找突破,并成為行業(yè)的標桿。但如果他們還在不停地重復我上面所說的五大誤區(qū),最終都將走向失敗。
注:本篇文章內容節(jié)選自MPayMe公司首席營銷官David Pipe先生的博客,是對其英文原文的翻譯,僅供參考。如若引用,請參考原文:http://znappay.blogspot.hk/2013/09/the-5-fatal-mistakes-of-mobile-payments_26.html 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