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資本格外青睞哪個行業(yè)時,哪個行業(yè)就會進入一個野蠻生長的周期,市場的闖入者越多,伴隨而來的同行競爭也會越發(fā)殘酷,就連營銷手法也充滿了火藥味。按照“無沖突,不圍觀”的互聯網傳播法則,AdTime暫且將這種營銷手段統(tǒng)稱為“撕”營銷。
很多時候看似是競爭對手的相互拆臺,其背后常是有組織有預謀的,“撕”的漂亮不僅能獲得一場傳播戰(zhàn)役上的勝利,往往還能為品牌帶來意想不到的奇效。而且如今許多 “撕”營銷,通常都隱含一個讓人猜不到結局,或許是一場更大的資本運作和戰(zhàn)略運作的前兆。如今,野蠻生長的互聯網圈中“撕”營銷層出不窮,AdTime就來分析這場大棋局中的關鍵點,為大家破局“撕”營銷的實現路徑。
提前部署的“控制論模式”
按照正常的傳播路徑,一個傳播事件從發(fā)起到發(fā)酵再到引起廣泛的爭論是需要時間的,但由于互聯網信息的海量化,并不是所有的“撕”營銷話題都能“火”。所以通;“撕”交鋒中的甲乙雙方在引起話題的同時,都會利用“意見領袖”進行提前準備,幾乎會在話題交鋒的同時,關于此話題的深度評論就會在各種媒介渠道中爆料出來,將輿論的方向引導至幾個固定的方向中,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傳播學中將這種現象歸為“控制論模式”,也就是將輿論從“單向直線性”變?yōu)?ldquo;雙向循環(huán)性”,引入了“反饋”機制。不但將事炒的更大,還合理的引導、控制了“沉默的螺旋”。由于“撕”營銷的傳播風險較大,假如不進行提前部署,任由輿論自行發(fā)展的話往往會把營銷目標引向不可控的境地去。
人人都愛陰謀論
美劇之所以引人入勝,是由于曲折的劇情中充滿了成人們的智商游戲,讓人看到了開頭猜不到結局。拿神州專車黑Uber事件為例,此事發(fā)展的第一階段輿論開始普遍譴責神州專車的作為,比如有人指出有悖廣告法,有人指出神州公關手段拙劣等等。但這波評論尚未平復,自媒體人圈里就放出了滴滴總裁是誰的女兒,Uber總裁是誰的侄女,神州51%的控股是誰的傳言,幾乎把這個事件一下子提升到了“陰謀論”層級上。
緊接著的戲碼又變成了各種收購與被收購的傳言,包括神州專車、滴滴打車、Uber三方的新聞發(fā)言人輪番的出來否認、澄清,發(fā)布新消息。至此,這些讓人看不懂的煙霧彈,已經達到了讓人看到了開頭猜不到結局的目的了。“撕”營銷加上陰謀論,會使得營銷事件本身具有意想不到的長尾效應。
跨界“撕”有點意思
如果“撕”營銷中,甲乙雙方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比拼,結局早已注定的戲碼很難引起人們的關注。比如假如三星天天揪著蘋果說這不好、那不好,只能給人感覺他是羨慕、嫉妒、恨而已。營銷界競爭對手的打擊模式通常是“老大”打“老二”或“老二”挑釁“老大”,比如前不久“618”天貓的廣告詞直接對準京東開火,再比如王老吉逼宮加多寶等等。不過無論是老大打老二,還是老二挑釁老大,都已經不再是新鮮事。
最能引起人們關注的是跨界“撕”,比如前不久格力與小米打賭,讓人一時間有了格力也要進軍手機行業(yè)的錯覺。事實上這只是格力出的一種營銷高招。曾經消費者去商場里買空調會送一些電飯煲、電風扇、茶具,現在買格力高端空調直接送智能手機了,讓消費者使用和“董總”同款手機不僅顯得“格調”高遠,而且又一次強調了格力在智能家居中的重要布局。
進入互聯網時代后,人們接受信息的速度加快,渠道呈碎片化。而且消費者對廣告的態(tài)度變得越來越敏感,品牌想在傳播上出奇制勝就要勇于挑戰(zhàn)。特別是社會化媒體接受了很多草根文化的熏陶,人們越來越喜歡直接的表達方式,再加上自媒體的發(fā)展,發(fā)聲渠道的多樣化,給品牌在自己地盤上“任性”的條件。所以營銷的思維、語言、形式不再青睞“陽春白雪”泛兒,而是越直接越受關注,在品牌互博上是沖突越大,人們就越愛關注。就算一些出類拔萃的品牌在市場中只想做個安靜的美男子,都難免遇到其他品牌的主動約架。所以,當品牌的“撕”營銷從陰謀變?yōu)殛栔\后,不妨借勢而上,見招出招。
以當我們身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互聯網之中時,即便天天看到你死我活的“撕”營銷大戰(zhàn)“也大可不必當真,因為那些習慣了被公眾關注的主角們個個都是大師級的營銷高手,一不留神我們就會被他們的營銷觸手給抓到。